Friday, July 22, 2016

从女童、女生到女人,原来一辈子都有说不完的话

13岁的侄女,不停地在低头。因为只有在周末和假期才有机会和手机结缘。我好奇,伸头去看,是聊天,不是脸书。我问在学校聊不够咩?她问不可以聊天咩?然后补充,也有外面的朋友的。

刚开始,觉得不可思议。几个小时不停地聊,到底聊些什么?为什么那么多话聊呢?

然后细细回想青春时期的自己,咦,不也是这个样子?很奇怪,下课以后,一起补习的时候,聊个不停;一起讲电话的时候,聊到(对方)父母发现匆匆挂线……究竟是聊个什么?

是聊功课有多恼人吗?是聊老师多么令人厌烦吗?是聊隔壁校的男生有多帅吗?是聊隔壁校的女生有多思春吗?是聊与父母的代沟吗?是聊服装打扮吗?是聊心仪的对象吗?……

原来,不管是女童、到女生再到女人,不管是青葱岁月抑或年华老去,只要话匣子一打开,就再也无法停顿下来,这就是闺蜜。

从以前暗恋的男生有多帅到现在的老公有多衰,闺蜜,永远有聊不完的话题……闺蜜,丰富了女人精彩的一生。

Thursday, May 12, 2016

天下的妈妈不是一样的

有好吃的,妈妈说,你吃,我不饿。
给她买礼物,妈妈说,钱难赚,别乱花。
给她钱,妈妈说,你留着,我不缺。
带她上馆子,妈妈说,别叫贵食,简单就好。
生病了,妈妈说,去中央医院就好,钱省着。

因为你的妈妈如此待你,所以,你以为,别人的妈妈也是一样的。因为所有歌颂母亲的歌曲和文章,都在诉说母亲伟大无私,所以,你以为别人的妈妈也是一样的。一样慈爱、一样体贴、一样善解人意... ...

你或许并不知道,有些人的妈妈,和你的妈妈不一样。有些人在遭母亲遗弃的环境中长大,有些人在母亲的痛打当中长大,有些人在母亲的诅咒当中长大;有些人的母亲把她推入火坑,更有些人的母亲因为要与情郎双宿双栖而活活把他勒死;有些人的母亲一辈子都在欺压他的父亲,有些人的母亲在他的父亲入院急需手术费时拒绝伸出援手;有些人的母亲不会考虑他的入息而不停伸手向他要钱,有些人的母亲不停地要求用不着的贵重礼物,有些人的母亲小病一场也坚持要看名医,有些人的母亲都把劣质的物品和食物留给他使用和服用,有些人的母亲千方百计骗他的钱给其他不孝子... ...

有些人的母亲不会做饭,有些人的母亲不爱做饭,有些人的母亲不想做饭,所以,请别一厢情愿地以为每一个人都会思念母亲做饭的味道。有些人的母亲和他水火不相容,所以,请别心血来潮要求他晒什么母女/母子亲昵照。

有些人的母亲就是不一样,请别问他为什么母亲节不回家,请别斥责他不给母亲庆祝生日就是不孝,请别教训他无法冲破藩篱和你一样爱他的母亲,更请别要求他公开歌颂他的母亲。

有些人,就是没有像你像我一样幸福,所以,有些人从不主动提及母亲,请别自作聪明地要他对以上所述事件有所回应,请不要对他们作出二度伤害,请牢牢谨记,天下的妈妈,不是一样的。

Friday, March 18, 2016

他们用贴心,温润消费者的心

要么战战兢兢,要么接受白眼,要么默默忍受,到商场去逛买衣服的时候,我很容易郁卒。试了一件不合身,想要换取第二件的时候,就开始战战兢兢了。或者试了完全无法容纳自己非标准的身材的时候, 也开始战战兢兢了。

战战兢兢自己麻烦别人,战战兢兢自己没有用真金白银弥补刚才带给别人的麻烦。战战兢兢别人可能飘来的白眼。

战战兢兢过后,也只好默默忍受。因为我们身处于一个不知服务为何物的国家。

后来,不愿再忍受这种战战兢兢了。

转战曼谷。心境倏忽豁然开朗,开朗过后,就心甘情愿供奉更多真金白银了。

就一包设计精美的纸巾,就一个精致合用的小包包,就是一些实用美观的小物品,随着灿烂的笑容,一起附送。

然后是据说有很多宝贝可以淘回来的地方。这是精明节俭但完美主义消费者的快乐购物天堂。



你瞧,一个精美日历,一个美观小镜子,一卷实用垃圾袋,随着摸不着的心意,一起附送。

什么时候,我们金钱至上的商家,不可一世的服务员才愿意学习用贴心,温润消费者的心?

Tuesday, February 23, 2016

《我来自纽约》,马来西亚本土意识之外

对利用马来西亚特色及和谐卖弄悲情的煽情演绎方式/作品或赚人热泪电影,未曾具备好感,我以为,《我来自纽约》亦如是。

充其量只是以冬至与圣诞作对比,以及无可避免的马来西亚语言运用方式,电影并无刻意运用马来西亚本土意识博取票房。不一昧着重刻画沉醉过往的美好情怀,注入现代新科技社会已然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,这是一部真正适合携老“带幼”去观赏的电影。

人,不能仅仅耽溺于往昔的斑驳温存记忆,前进的步伐发出来的是升华的力量,我喜欢电影带出的讯息。东西方教育理念的迥异冲撞出来的差别,更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思,也一直是我想探讨的领域。

电影的题材略嫌老套,却不让我呵欠连连。狄龙的深入浅出演绎,与表现亮眼的小女演员的互动,是电影的闪光点。触动人心部分点到为止,不必矫情,无需煽情,不经意地,我得轻轻擦拭泪水。美中不足的是,狄龙与宣萱使用的是他们不熟悉的华语演绎。

当然,我不是影评人,可对我而言,一部好电影带来的不应该仅仅是感动和回忆,而是引人深思以及升华的力量,《我来自纽约》不尽完美,胜在摆脱本土意识和乡愿化的枷锁,从剧情、画面、配乐、调色、主角专业演绎、剪接、细节兼顾等,绝对是我看过的马来西亚电影当中唯一最近国际水准之作。

没有无孔不入的植入性宣传,没有戳人泪点的马来西亚本土情怀,票房走势或许并不乐观。在欠缺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势之下,以真势力掳获马来西亚观众的心并非易事。

但是我想说,歌手身份出身,谢谢爵西,冲出juara kampung 的刻板印象,原来,有马来西亚华人导演真正具备国际视野和懂得电影艺术,而不仅仅是悲摧得只懂得运用营销策略鼓吹马来西亚本土情怀,如此狭隘,而已。




Sunday, January 31, 2016

只求波澜不惊,却注定畸形一生

每一个早晨,9点以前,我出现在健身室,和中国mm们一起做锻炼,风雨不改。

沐浴在锻炼带给我的喜悦的几个月后,我迎来了新伤痛。骨科医生毫不留情地宣判是五十肩,在我的不惑之年。

历经颠沛,饱经风霜之后,只求波澜不惊,却早已注定畸形一生。

是的,心有不甘,放眼一望,周围女性群内,没有人拥有这种坚持,没有人保持这股锻炼动力,没有人在乎被剥夺勤练与坚持的能力,可被选中的偏偏是我。我只想靠运动健康起来、美丽起来、曼妙起来、轻盈起来,可我知道,畸形注定只与我相伴。

掏空积蓄购入简单的公寓,不求华丽、不求宽敞,只求恬静,不再爆裂、不再漏水、不再发霉、不再承受过度的噪音、过度的异味、过度的折腾、不再遇见异类或莫名问题,当然,无法如愿。什么社区、什么价位,居者自知。似乎,畸形注定与我相伴。

 原以为,轰轰烈烈才是奢求;原来,波澜不惊,才是。

好吧,用我有限的力量,颠倒折腾,翻覆人生。